国产直播新闻/媒体聚焦
从胡戈的《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》到筷子兄弟的《老男孩》,再到天使投资人甘健出品的《我爸》、《线索》,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加入短片创作队伍。短片短小精悍,花费较少,是大学生学习和锻炼剧作、剪辑、导演等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。怎样将短片制作得更加具有专业水准,是初学者的困惑。
2014级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生张洁同学以《短片制作技巧》为题,做了主题发言。
“网络时代的到来,为短片的传播与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。公共话语权的解放,使大众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表达的欲望空前高涨,而短片无疑是他们的最佳传声介质。”DV普及,传播渠道便捷,短片创作数量迅猛增长,不可否认的事实是,短片创作质量良莠不齐。这也是本次沙龙的缘起和意义。
演讲中,张洁同学从概念界定、类型和创作三个方面,阐述了她对短片的理解,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,和同学们分享了她在短片制作方面的经验和体会。
南航团委的李林泷老师是本次沙龙的特邀嘉宾。他让同学们观摩了三个短片,结合3个案例,讲述了短片制作技巧。获2011年法国短片大赛冠军的《本周第三个》,讲述一个医生和死者家属之间的故事。李老师分析了这部作品在人物及其动作、语言和场景方面的设置策略。他指出:短片的人物要简单,将人物的一个性格点做到极致就是成功;动作要标签化,最好是设计标志性的动作;语言上,要学会设计口头禅;场景要单一,不可以分散,短片通常在一个场景里完成。
《NO ESCAPE》是2012年全球科幻短片大赛冠军作品,通过李老师的讲解,同学们理解了短片故事情节的设置原则――“发展即高潮”和短片在故事构成方面的“实验性”。第三个短片是某大学传播学院学生的习作,这部作品故事分散,场景杂乱,人物太多,这些缺陷,是短片创作中的常见病。
在案例分析过程中,李老师还向同学们阐释了短片拍摄中光和色的重要性。
针对同学们在如何提高短片创作水平方面的困惑与疑问,李林泷老师说,平时要多看微型小说,做有心人,从不同渠道积累故事素材。
(李林泷老师做案例分析)
(同学自由交流)
学院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
来信请寄: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150信箱180分箱
邮编:211106
校内链接